《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读后感100字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1752

《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读后感100字

《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是一本由墨三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读后感(一):诗佛王维

在中国,儒、释、道并称三教。在传统文化领域相应地形成三大流派,唐朝诗人就有三个人分别是这三大流派的代表。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为人为诗逍遥飘逸,颇具仙风道骨,被尊为诗仙。王维深受佛家思想影响,为人为诗充满禅意,似得道高僧,参禅悟道,被尊为诗佛。杜甫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忧国忧民,被尊为诗圣。

墨三这本书正是为诗佛王维作传。副标题——倚风自笑觅禅音——抓住了“诗佛”的特征。作者把王维的一生分成七步曲,形成七个部分分别加以评述。王维的这个七个人生章节分别是:长安少年游侠客,世事沉浮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边塞归来报天子,犹问王孙归不归,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每个章节都有王维的代表诗作贯穿始终。通过诗来评述诗人的人生际遇、人生选择、人生领悟,也帮助了读者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这些诗作。

王维的诗作被选入课本的有很多,他的名句上过学的孩子都耳熟能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不仅诗作得好,还精通绘画和音律,苏轼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人说王维的诗是“画面、声音、禅意三合一的艺术品”。(见《半小时漫画唐诗》)

如果,让我选一首印象最深的王维的诗作,我会选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七言绝句又称《渭城曲》,在唐代被谱成《阳关三叠》编入乐府,是饯别送人的名曲。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当时人们从长安往西行,大都在渭城送别。这首诗就是王维在渭城送别元二时所作,该诗也让元二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大家虽然对元二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他要到一个叫“安西”的地方出差,别的就不知道了,但是,因为王维的这首诗实在是太出名了,捎带着人们就记住了元二。

有人说,元二位列“意外出名榜”的第二位。(参见《给孩子的唐诗课》)

这个“意外出名榜”上的人物,都和某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有关。据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杜少府成为这个榜单中的第四名。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实在是千古佳句。这个榜单的第三名据说是一个叫“董大”的人物,他和边塞诗人高适是好朋友,高适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让人们记住了“董大”。

第二、第三、第四,他们的名字都出现在题目当中,那第一名就应该是名字出现在正文当中,并且这首诗还必须非常出名。可能你已经猜到了,他就是汪伦。

王维的诗独树一帜,读唐诗一定绕不开王维。王维,自摩诘,“维摩诘”,不愧是诗佛,名字都充满禅意。如果想了解王维和王维的诗,读这本《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读后感(二):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 这是一本用王维的诗作和赏析串联起来的传记,如果你以前不了解王维,通过这本传记,你会爱上王维的作品和王维这个人,如果你以前就很喜欢王维,那么,跟着作者的足迹,不,笔迹,你也相当于把王维的名作全部都按时间顺序复习了一遍,对王维的诗味儿人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传主王维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人,作家墨三也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作家,连带着读的人都觉得自己诗情画意起来了。哈哈。挺不错的感觉。 诗情画意这个词现在用的是极多了,但是说到王维,这个词再熟再烂也要用,没办法,谁叫人家王维就是这个词的代言人呢?《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虽然不是以文学评论著称,但是这句评论却成为评论王维最到位的一句评语。跟着作者墨三徜徉在王维诗情画意的世界,是这冬日午后的一件乐事。

书的题目《倚风自笑觅禅音》,前四字是前人对王维的评价,后三字则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题。我们先来说一说“倚风自笑”,南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赞美王维:“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这一句我一直非常欣赏,认为可以和朱权赞美王实甫的句子并称词帅评甜双璧。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赞美王实甫之词“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这两句评论美就美在把本来已经美的事物定格在她最精彩的时候,玉环绿珠本为美女,出浴采莲是她们最美的时候,同理,“秋水芙蕖”本来就有玉环绿珠之姿容,再加上动态的“倚风自笑”,把王维的那种美不胜收非常诗意地展现了出来。作者以此为书名,棒棒的。

书名的后三个字是“觅禅音”,算是抓住了王维这个人的特色。王维被称为唐代“诗佛”,从出生时起名到离开人世,一生与佛味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作者在第一章即此缘分展开,以《昔有佛家子》作为介绍王维的切入点,最后一章又以《红尘皈依佛》收束,有始有终,全书的最后一句,作者写道:“那如秋水芙蕖一般的人,终究没于历史的云烟中,泛起了一缕缕禅意。”篇末点题,余味无穷。

作者的文字非常精彩,立意也有一定的高度,不像有些传记作者一样,一味的抬高自己的传主,贬低其他的人物,作者把王维放入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之中,给了他合适和公允的定位。这一点儿,作者也颇袭得了王维佛性的特点。何须争?何必争。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读后感(三):《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以诗观人,品王维一生

都说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盛名的文人皆是在官场中的不如意者,

例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世想要求官,想要登上高位,然终可不得;例如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又饱受战乱之苦,最终胀饮而死;例如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永州八记》;例如苏轼,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死于北归途中······

放眼望去,既能身居庙堂之高位又能在历史文坛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唯有盛唐时期的诗佛——王维了。

南宋诗人魏庆之在其著作《诗人玉屑》中评价王维的诗是:“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这八个字道尽了王维的诗作,也诠释了王维的一生。

于是这部用王维诗链接起来的讲述王维的书,被墨三起名《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所讲述的既是王维的诗,又是王维的人。

随着《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中篇目一《昔有佛家子》的出现,王维的身世在被娓娓道来,王维的家庭,他自幼丧父的处境,一点一点的展现出来,伴随而来的还有王维的诗《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他以一首《辛夷坞》说明王维是如何以禅入诗的,以诗来讲述当时王维写此诗时的境况与心境。

诗有何意,王维当时又是怎样的心境,我们或许可以从王维的人生经历中窥得一二。

其后的每一个章节,都以诗讲王维人生,述其过往,王维的人生就在他的每一部作品,每一首诗里被整合起来了,“秋水芙蕖,倚风自笑”,世有诗佛王维以禅入诗,诗有禅意。

很难想象,官至尚书右丞的王维的诗词会是如此的平和与豁达,这是与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霸气豪迈毫不相同的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之态。

也很难想象,纵有曲折,也终如意的王维在官至坦途时曾上书请愿出家修行,或许一切与他的经历有关,他究竟是何心境,不得而知,千百年后的我们也只能从他的诗词中来观测。

《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一字一句,语句极美,从王维的诗词出发,了解王维其人,或可一看。

《王维 : 倚风自笑觅禅音》读后感(四):读懂王维,体会生活中诗意的美好

我儿子三岁半了,已经到了可以进行古诗启蒙的时候了。原来的我不懂,以为只要是古诗就行,但没想到,古诗的字数不同,给孩子们的理解造成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于是,为了搜寻最合适的古诗词启蒙读物,我买了好几套书。有趣的是,我最喜欢的那几套书,它们选取的最初的那几十首诗歌,竟然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比如说,它们都会有骆宾王的《咏鹅》,会有李绅的《悯农》,会有孟浩然的《春晓》,会有李白的《静夜思》,也会有王维的《画》和《相思》。

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它们是如此的美,如此的富有意境。

跟着孩子学习的过程,我脱离了背诵文本的桎梏,开始学着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诗歌。就比如说,这首《画》,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创造了无穷的意境。难怪有人会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也真真是诗佛了。

当学生的时候,最犯愁的就是背诵古诗词。等到自己长到了一定的年岁,再回头观望,终于在瀚如烟海的文字中,体会到了诗词精炼的美妙。

我终于学会了不再仰视这些伟大的诗人,而是学着用一个平凡人的视角,去体察他们的人生。在读了一本本他们的自传之后,我尤其要深深地感慨于,王维佛性的可贵。

和李白天才式的洒脱不同,王维的佛性,更富有智慧的沉淀。那是一个盛世,读书人都向往的年代,王维与李白、孟浩然、张九龄,都同属于那段历史。

作者墨三,他用轻快明丽的语言,在《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一书中,为我们诗意地阐述了王维的一生。那个时期,杜甫还籍籍无名,李白还尚在蜀中,彼时的他,却早已名噪京城。

早期的王维,作为一个意气飞扬的少年游侠,那四首《少年行》也洋溢着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后来在官场上的贬谪,让他有了更多的对于人生晦暗的思考。经过归隐的沉淀,他的诗中,开始透着更多佛性的光芒。

他和孟浩然是好朋友,但那个时候,为了求取功名,整日也是忙忙碌碌。真正能够惬意安详的闲暇时光,终究还是有限。聚少离多,王维给友人的送别诗,却总是充满着无尽的劝勉。可惜,世事并非总是如人愿,三十岁的王维,妻子去世。他从此终身未娶。伯乐张九龄的被贬,更加重了他的忧患意识,同时,孟浩然的离世,对于他也是致命的打击。人到中年,他做官的想法却越来越淡。尽管后来,他又出去做过几次官,但那些宦海沉浮,却再也不能左右他的灵魂。终于,他在辋川别墅,和裴迪等好友一起安详归隐。

他的“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给人一种宁静的美好,让人不再害怕孤独;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给多少失意之人以慰藉;他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作为送别诗的经典,被传唱千年。

王维,他和普通人一样,这一生,也会经历很多的坎坷。但他最难能可贵的,正是他面对坎坷时那种淡然的心态。

常年礼佛的王维,早就于纷纷扰扰中,寻求到了生活的真谛。他愿意享受那种难得的孤寂。正如他的画与乐一样,他的作品本身,他智慧的沉淀,就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墨三在《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一书中,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了王维佛性的一生。也许,相对李白来说,他不够洒脱浪漫;相对杜甫来说,他不够忧国忧民;相对张九龄来说,他不够位高权重,尽管他曾官至右丞。但王维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早已经奠定了他在大唐的地位。因为这种独特的人生观,因为这种独特的佛性,他始终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今天的人,当我们再去读王维的诗歌之前,不如先了解一下王维的生平。墨三的《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就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

书籍的风格并不沉闷,作者也脱离了时代的束缚,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写那时候的王维,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从文字背后,可以看到作者对其为人的钦佩,对其才情的艳羡,以及对其境遇的同情。

今天的我,也终于读懂了王维。因为王维的诗歌,我也更加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也许,对于纷纷扰扰的世界来说,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拥有太多。心中有定力,我们就能对抗无尽的浮躁。

倚风自笑觅禅音,那才是生活中最美的小确幸。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