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你出过很多次钱,却从未留意的公益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560

这可能是你出过很多次钱,却从未留意的公益

「疯老头」去世前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拿着郑明园给他的名片,在西葛村搭上可能会驶往杨家岗的公交车,向车上的人打听郑的下落。

对于「疯老头」而言,郑明园或许是他在世时,对「家人」的最后一丝念想。

郑明园是南京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创办人,中心所在地就是她的家。

图片

郑明园上门照顾一位孤寡老人

第一次见到「疯老头」时,郑明园差点被他骂出屋子。她没有理会咒骂,而是着手帮老人打扫屋子。

清理完屋子后,老人安静了。郑明园问他,为什么要骂看见的每一个人,老人回答:「等他们回骂我的时候,就有人和我说话了。」

成立养老中心以来,郑明园一直在用自己的积蓄为养老中心的助餐点贴钱。短短一年间,算上房租、员工工资、老人吃饭的成本等等,花了差不多30万。她甚至把自己父母的拆迁款也垫了进去。

而这一切的动机,只是因为几年前,她在一次给孤寡老人理发的义工活动中,看见了他们的孤独。老人们坐在窄路旁,头发像打结的白色稻草。

根据民政部2016年的摸底排查,全国共有农村留守老年人16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约12%。除此之外,还有膝下无子的孤寡老人、和子女分居的空巢老人。

其中大部分人身后是数量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由于核心劳动力的缺失而被忽视的家庭成员,除了老人还有孩子。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6万人。

他们习惯了孤独,却又渴望与人相处。

无论是1600万,还是643.6万,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庞大到令郑明园这样热衷公益的个体,时常感到无力。

图片

在自家菜园中浇水的郑明园

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曾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着手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民政部门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工作,也曾多次发函指示。

民间的热心人士和商业力量也利用互联网平台,共同推动了诸多公益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和关爱老人的「爸妈食堂」等项目。

看见孤独

地图上看不到龙盘村的入口,只有一条路可驾车驶入。地如其名,村内小径沿山坡蜿蜒缓慢地向上爬着,像一条搁浅在云贵高原上的蛟龙。

「妈妈」于杨菊仙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称谓,她相当于龙盘村600多个留守儿童的「共享妈妈」。这是一个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牵头,阿里巴巴公益宝贝提供资金支持,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项目。

成长过程中妈妈或爸爸的缺失,在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的广袤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处于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孤僻的个性。

图片

只有在镜子里,房间才不会显得那么空旷

她还记得第一次探访一个叫文静的女孩时,受到的冲击。

堂屋中央,火炉上放着鼎罐,木柴燃烧着,文静就坐在灰烬旁的小板凳上,顶着打结的头发,身上穿着左邻右舍大孩子们穿剩下的衣服,就像一个被遗弃在旧货市场里挂着掉色彩布的塑料人偶。

她对杨菊仙的呼唤无动于衷,仿佛那是一小块声音无法触及的真空。

文静13岁,爸爸带着她去广州打工时,妈妈离开了村庄,再也没回来过。

这种孤独意味着什么?同在贵州长大的「童伴妈妈」戚鹅颇有体会。4岁那年,父母去了外地,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一次戚鹅和其他孩子一起出去打猪草,回来时发现背后的篮子里装了好几块石头。奶奶发现后,站在院子里对着那些升起炊烟的房子,破口大骂,却不知道到底该找谁替孙女鸣不平。

这样不大不小的恶意还有许多,顶替了父母本该和她相处的时间,陪着她长大。

图片

戚鹅在留守儿童家里探访

成长中的困境跨越地域。职业公益人双玺也曾见过类似的场景,不仅在偏远的地区,即便是在靠近经济中心的角落,一样存在着看不见的孩子。本科毕业后,她一直以捐赠人和志愿者的身份在草根公益组织做义工。时隔12年,她仍记得第一次探访上海郊区打工子弟学校时的情景。

一位租住在工厂旁的女工一度被自家临街的纱窗困扰着,不管她修补多少次,纱窗的右下角总是会出现一个三指粗的窟窿。直到有一天她提早下班,看到一个陌生人在往纱窗的洞口塞些什么。赶到家后她才发现,原来那个洞是儿子抠开的,因为自己经常三班倒照顾不了儿子,所以只能把他锁在家里。

儿子戳破纱窗,只是为了找个人说说话,偶尔还会收到路人送他的小零食。

个体公益的困境

世间从来不乏悲悯的好人。但如何解决公益项目的成本问题,让个体的好人坚持下去,而不至于倾其所有、难以为继?

这是职业公益人双玺的困扰,也是郑明园所面临的难题。

对于郑明园照顾的老人们而言,吃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买个荤菜,得走到另一个村庄才能搭上驶往5公里外菜市场的公交车。对于连老人机都不会用的他们而言,时间是模糊的,能否按时赶上一天只有8趟的公交,全凭运气。

他们舍不得把政府每个月发的生活补贴用在打车上,错过了公交就用脚走。那段时间,老人们的牙齿跌掉过,腿和胳膊也摔断过。一只鸡带回家,能吃一个星期。

图片

老人说:「就算没人管我了,小郑还是会要我。」

直到郑明园响应政府号召,在自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助餐点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助餐点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一顿饭收取5块、4块,或3块钱的服务费。即便这样的价格,也需要郑明园拿出自己的积蓄补贴助餐点,但对习惯了节约的老人们来说,总归是一笔支出。依旧有老人每周坚持往返于家和菜场之间。

长此以往,待到郑明园积蓄花光的那一天,就是这个公益助餐点停摆之时。

在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面前,个人力量如螳臂当车。感受到这种局限性的双玺,在研究生期间,加入了专业的公益机构,试图解答这个困扰自己的问题。

其所在的公益机构在淘宝上开设了公益店铺,双玺负责店铺的运营。2013年雅安地震后的救灾期间,双玺惊讶地发现,全机构一共筹款4个亿,而她负责运营的公益店铺就贡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除了直接购买捐赠项目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善款,来自上线了3个月的公益宝贝。

她一度以为系统出了BUG,当她下载完店铺订单,想要打开Excel表格核对时,电脑死机了。

破局的方法似乎就藏在互联网中。2018年,双玺加入阿里巴巴,转战平台公益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用她的话来说,和之前在公益机构相比,现在的工作更像是在做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

图片

双玺的工位上,放着自己孩子的照片

有公益意愿的商家,可以将一些商品设置为「公益宝贝」,买卖双方成交后,就会自动从货款中捐赠2分钱(或以上)至商家指定的公益组织或公益项目。

而捐赠的商家也有回报,例如淘宝的流量资源会适当向这些店铺倾斜,从而提高销量。消费者也在「剁手」中参与了公益,获得满足感。最终,各方形成共赢的闭环。

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产品背后,牵涉了交易、商家后台、分账、支付宝、搜索、详情页、售后等环节。阿里巴巴十几个团队的工程师、产品及运营人员,在最初搭建公益宝贝时,均以志愿者身份在业余时间参与。

「起初,这并不算是业务。」当初孵化了公益宝贝项目的产品经理说,「但它是个正确的事。」

设立至今,公益宝贝已有超过800万商家积极参与,促成了473亿笔爱心订单。累计7亿消费者的购买,通过200余个公益项目,默默帮助到了4300万人次。

消费者每一次「剁手」,都在无意识间促成了一份最低2分钱的捐赠。在抢红包时会被嫌弃的2分钱,对于郑明园们来说,却如雪中送炭般及时而温暖。

对此,7年来,一直参与公益宝贝项目的商家王勇财深有感触。

商家和消费者一起做公益

26年前的秋天,8岁的王勇财站在奶奶身旁,亲眼看着自家房子,在大火中化成一片黑褐色的废墟。同时被烧掉的,还有刚收割的稻谷。

全家的资产就剩身上的衣服,上一顿饭成了最后一顿安稳饭。

他时常想起,在最穷困那几年里,每学期150元的学费对这个家庭而言,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初中文化的父亲明白上学的重要性,但一家人连砸锅卖铁的资格都没有,亲戚们的钱都借过了。

为了让孩子有书读,每逢开学,父母就拉着家里的三个孩子,挨个求老师帮忙先垫垫学费。老师们都是善良容易心软的人,一年年接力下来,但当时农村教师的月工资也不高,150元对谁都不是一笔小钱。到了小学四年级时,父母带着他们足足求了一个星期才筹到学费,最后还是校长亲自垫了钱。

至今,王勇财仍感激每一个不顾拮据伸出援手的老师,但也不由感慨,对个体而言,这样的善行实在是有些为难。

图片

做公益对于王勇财来说,是一件令他快乐的事

把倾囊相助变成举手之劳,需要更多人的力量。

在淘宝的公益网店里,有小到1块钱的助学金,也有几十上百的爱心午餐。在直接购买捐赠项目或公益周边的消费者中,许多人把评论区当成了自己的「树洞」。

有人在此写下自己对远方孩子们的祝福和期待,也有人作为一个从苦难中长大的「过来人」分享着自己比朋友圈更为真实的人生经历。

一位戴着白手套的建筑工人,在评论区里,晒出了自己对着朝阳竖起大拇指的照片,并写道:「弟弟妹妹们,哥哥是个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对社会没有贡献,只能来工地搬砖的人,希望你们好好吃饭,长大以后不能像哥哥一样没出息,也顺便帮哥哥看一下,哥哥没见过的世界。」

正在和病魔博弈的女孩在评论区里晒出了自己的猫咪,「下周姐姐就要去做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啦,希望是良性,姐姐立志考上研究生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还没实现呢,一直想着去找你们,教你们读书写字,跟你们讲外面的世界……」

类似这样的捐赠留言还有很多——

「哥哥也是从山里出来的孩子,所以知道一顿带肉的午餐是多么的珍贵……」

「虽然阿姨已经博士毕业啦,但饿肚子的感觉仍然记忆犹新……」

「每次靠自己赚了钱,就会想起来捐一点。小朋友们看哇,姐姐虽然还在上学,但是仍努力的活着……」

王勇财也是这场爱心接力的参与者。

26年后,已成为老板的王勇财,在义乌管理着上百名员工。作为一名电商创业者,在刚开始经营淘宝时,他就将店中的许多商品设置为公益宝贝,他听说每一笔成交之后,就会有2分钱被捐赠用于公益项目。这只是一个随手的举动,起初他并不指望这2分钱能做成什么。

图片

王勇财的员工正在清点货物

直到淘宝店里的一款项链成了大爆款。年底清账时,负责店铺运营的员工发现,单单这条项链通过公益宝贝捐出去的钱就有大几万。运营人员有点心疼地问王勇财,是否要把这个公益宝贝的设置取消掉?

他拒绝了。

26年前那场大火之后,自己一家人,也曾得到了同村许多人的帮助,今天张家送一件衣服,明天李家送一碗米。正是这样点滴汇聚的柴米油盐,加之政府的救济,才使一无所有的一家人逐渐走出了困境。

这样民间自发救济式的公益,在中国传统悠久。公益宝贝的最低捐赠额是2分钱,对于戚鹅和杨菊仙来说,这就是儿时的几颗糖;对于每个淘宝用户而言,是在抢红包时都会被嫌弃的货币单位;对于商家而言,2分钱也不至于感受到任何负担。

但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一个国民级的电商平台,建立在海量的交易基础上的这种公益形式,将数以亿计的小额捐赠,分分角角地汇聚,然后划拨到各个公益机构,让资金问题大为改善。

杯水车薪的力量

在贵州,当地政府积极参与下协调出来的几间办公室,是童伴之家的所在地。公益宝贝的捐赠,变成了这里的设施和玩具。

「很多东西我们山村的小孩子根本没有看到过,比如这些书本还有这些玩具。」杨菊仙说。

图片

杨菊仙在教孩子们折纸青蛙

每到开放的日子,缺少陪伴的孩子们都会来到这里,聚集在童伴妈妈身旁。一起看绘本、玩玩具,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或游戏,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是童伴之家最热闹的时候。

在童伴之家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碾成一条平滑的纽带,连接了每个孤独的个体,填补了一些原本会让他们感到失落的空隙。

杨菊仙和戚鹅的收入也来自公益宝贝。「如果没有他们一直在我们背后支持的话,我们可能也做不到今天,他们给我们巨大的保障。」戚鹅说。

除了在童伴之家的陪伴外,她们还会为自己管理的每个孩子建立儿童档案,每个月探访至少20户留守儿童。对于住在贵州大山里的戚鹅和杨菊仙来说,建档和探访有时只需要出门左转,有时却需要走到山的那头。

而针对一些特殊的困境儿童,一个月要去好几趟,比如对于母亲离家出走的文静,总的探访次数远远不止20次。

原本不敢和人说话的文静,主动报名成为了学校某次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因为觉得杨菊仙一个人管理童伴之家很累,文静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帮她照顾低年龄段的孩子,最后陪她收拾完玩具后再一起回家。

「童伴妈妈」带给留守儿童的不仅限于陪伴,还有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改变。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从饭前洗手到知识改变命运,都需要引导。甚至,「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偷』是一种不对的行为。」戚鹅说。

这是一个打补丁一样的工作,需要漫长的耐心。好在,她们知道,在远方,有无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默默支持着自己。

杨菊仙有时也会上淘宝,当她买下一件公益宝贝,看到页面上显示「给贫困山区的某学校捐赠了2分钱」时,心里也会有些小小的雀跃。她知道,童伴妈妈的项目资金也是由这样一个个的2分钱汇聚而成。

2019年,通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介绍,郑明园申请到了爱德基金会下的爸妈食堂项目,来自公益宝贝的资金支持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成本问题。服务费也从当初的最高5块钱,降到了现在的统一2块钱。郑明园终于不必再为公益贴上自己的家当了。

来郑明园家里吃饭的老人变多了,平日里能说话的机会也变多了。

图片

打牌是老人们饭后的娱乐活动之一

尽管听起来单调,但老人们还是愿意在饭桌上分享自己的日常,抑或是翻翻当年的旧账,把那些熠熠生辉的往事再拿出来晒一晒正午的暖阳。饭后,不愿离开的老人会留下来继续话家常,或是喊上几个年纪相当的老伙计,打打纸牌和麻将。

年轻时精通手狮技法的退休老干部也发挥了余热,带着其他老人们组建了一支文艺表演队伍。江浦手狮,这种从太平天国将士们那里继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仿佛将老人们带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

而在杭州阿里巴巴园区,随着双11的临近,大促的氛围日隆,节日似的霓虹和彩灯也都已亮起。双玺依旧注意着每一笔善款的流向。

每一个公益项目的实施,都是一个投石问路的过程,而双玺投下的每一块石头,都能让「公益」两个字在公众目力所及的地方,击起一些水花。

双11期间,这些公益宝贝产生的善款,将重点用于帮助三大困境人群:为欠发达地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提供公益保险、帮大山深处的孩子找到「童伴妈妈」、为困境中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预计帮助110万人次。

这些由无数消费者和商家共同创造的善款,将会到达他们所不知道的远方,帮助各种各样困境中的人。

图片

正在备战双十一的阿里园区

这是一群参加双十一的人,在帮助或许没有参加双十一的人。

从启动至今,童伴妈妈项目已经覆盖了48万乡村儿童。而爸妈食堂项目,则为广东、新疆等18省(区、市)超180万人次困难老人提供了暖心午餐。

双玺似乎找到了作为一个职业公益人的答案:好的公益不应当拷问人性。

就像阿里社会公益事业部平台公益负责人懿楚所说的:「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一点点,持续地做一点点。」

原来杯水车薪,也能改变一些事情。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