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幽察微 引导思考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1285

洞幽察微 引导思考

考场作文最怕的是什么?

是审题错误、角度失当或者我们平时所说的"跑题"。

“跑题”意味着所写文章将会被立即判为"死刑",即使文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对于命题作文来说,无论如何强调审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什么是全命题作文?

全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的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

显著特点:写作时只能按照所设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写作主题:基本是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表露健康心态。

题干表述:常有“题目:……”“请以……为题”“以……为题目”“请以……为标题”等。

命题方式:纵观近几年的全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三类:

一是“直接命题”,即题目简洁明了,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如《我的初中生活》、《同桌》、《感受月色》等;

二是“比喻命题”即题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须先认真深入思考题目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报考浅层次和深层次,思考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的体现,如《你是我生活的阳光》;

三是“配提示语命题”,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语,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再按要求写作。这种命题为考生设置了内容、立意、选材等限制,但也指明了写作方向,需更为细致的审题。

题型设置:只提供题目和要求;提示语(材料)+题目+要求

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审什么?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一定要仔细琢磨推敲,找准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

先说一个笑话:

相传清末某省乡试,题目是《项羽拿破仑论》,有一秀才见题发愣:这项羽我知他是西楚霸王,与刘备争天下,兵困垓下,最终自刎乌江。那拿破仑何许人何许物也?冥思苦想之后,秀才似有大悟:这“仑”与“轮”音同形近,莫非主考使用通假方法,故弄玄虚?“拿破仑”者,“拿破轮”也,于是乎他庆幸自己识破机关,得意中欣然命笔:轮难拿,破轮尤难拿。而项羽独能拿!何也?项羽力能举鼎,况破轮乎?

在审题过程中,秀才由于自己的无知和主观臆断,使他惹下这么个笑话。如何洞幽察微的看透题目?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审题步骤:

第一步:审中心词,洞察题目的幽深处

“中心词”就是表明写作对象,体现立意的词。如何找准中心词?

1、若题目是一个句子,要注意动词、定语和宾语,如《有一种美好唤醒我》中动词“唤醒”就是中心词;《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中定语“渴望飞翔”就是中心词;《书籍让我更出彩》中“出彩”就是中心词。

总结这三个题目可以得出如果句子以“我”为主语时多注意定语和动词;如果“我”做宾语时注意动词和“我”后面的词。

2、若题目是一个短语,要注意修饰词,如果修饰词是形容词,它就是中心词,如《最懂我的那个人》中“最懂我”就是中心词;如果修饰词是名词,中心词需视情况而定,如《口罩上的那双眼睛》中“眼睛”是中心词。

3、若题目中有比喻义和象征意的词语,如《你是我的太阳》中“太阳”就是中心语;《原来春天一直在我身边》中“春天”就是中心语。但这种中心语需要我们挖掘其深层含义,可将其具体化,用小而具体的事物来写。

第二步:审限制词,洞察题目的微妙处

“限制词”顾名思义就是对立意、中心、选材起到限制作用的词。

常见的限制词有:

表人称,如“我”“你”“它他她”等,来限制视角或对象;

表时间,如“铭记”“那一次”“怀念”,限制了事情发生在过去;“中学时代”限制了限制内容的时段。

表范围,如“身边的”必须是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家庭生活”必须是家里或家里人发生的事。

表变化过程,如“越来越”“更”,突出前后的对比变化等。

像“也”“最”“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极易误入陷阱,一定要注

第三步:审题目附件,落实题目幽微处

提示语、写作要求或者材料看似与题目有一定距离,往往还容易被忽视,但它的作用却是丁点儿也不能疏忽的。 以2021年郑州市二测的作文题目为例: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时作文题,与2020年河南中考作文相一致。但考完发现,学生跑题现象严重,比如有的同学以“在铭记中成长”为题,行文中却是议论文,有的同学弄错了写作对象,将自己的至亲好友变成了自己的笔下冤魂等等。原因就是对题目附件的忽视,所以审题还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审题目附件:材料

材料中的要铭记“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是关键,它既给出了对象,也限制了范围,即写作时或概述、或描写、或穿插自己熟悉的一两个“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审题目附件:提示语

提示语中的“记叙文”,给出了明显的体裁要求;“心中铭记的是什么”指出了写作方向和内容;“在你的成长中有什么作用”明示了铭记的价值和意义是为了“成长”;指示代词“你”告知要从“我”的角度来写。

3、审题目附件:写作要求

虽然历年的作文考试要求都大差不差,但仍需逐条细读,心中有一个整体把控:按文体要求作文,就是对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演讲稿,书信等,要心中有数,选择正确,行文时不能四不像;600字左右,表明字数不能太少,内容薄弱,也不能太多,冗长费时,尽量控制在要求字数范围,不可悬浮过大;“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表明此种行为要扣分;“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表明考生信息不能随便透漏,也是为了中考的公平,科学。

第四步:锁定幽微处,引导思考

看透了题目,不代表审题的结束,还需进一步分析幽微处,构思出写作内容。如何做呢?

1.以问引领

对于一般的题目,可根据“是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自问自答,比如《我的坚强后盾》中的“我的坚强后盾”是谁?可以是朋友,老师,家人……他做了什么事能体现出是我的后盾?为什么能成为我的后盾?怎么样成为我的后盾的?这样连续追问下去思路自然就打开了,也有话可说了。

2.虚实转换

对于题目比较含蓄,暗含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的词,则需化抽象为具体,用小而具体的人、事、物来表现,如《你是我的阳光》阳光是一种比喻,我们需要还原他本身的含义,阳光可以是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激励着我,朋友的一个微笑温暖着我,家人的一句关心给我力量,也可以是一本书增添我生活色彩……

对于不利于立意深刻的题目,可以采用化实为虚,如《背影》,只是写实际意义上的背影,立意未免单薄不深刻,所以可采用化实为虚的手法,写无言的父爱等等。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并不是说考虑问题一定要朝相反方面去想,而是说可以从独特的角度切入问题。命题作文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使思维模式化,所以独辟蹊径地把“命题作文”写出新意,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作家迟子建说:“命题作文就是在你身旁设置了一堵厚厚的墙,如果只是在墙的阴影下徘徊,写出的文章必然会老气横秋、毫无生气。可是如果穿越了这堵墙,就会看到别致的风景。”比如“秋风与黄叶”,作者并没有仅仅描写秋风扫落叶的景象,而是把历史比作黄叶,把历史上一次次的农民起义比喻为秋风。

命题作文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所以看到题目,我们不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字斟句酌,也要有上下求索的意识,时机成熟还需要跳出圈子,选好角度破茧成蝶。洞幽察微,引导思考,做到开合自如,才能挥洒自如。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