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进行》读后感100字

分类:经典文章来源:励志网阅读:292

《制作进行》读后感100字

《制作进行》是一本由(日)舛本和也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制作进行》精选点评:

●上色、声优

●这本书确确实实的做到了动画制作流程的叙述与简单介绍,包括专业词汇、作为一名制作进行所要输入与输出的工作、动画制作的流程。期间除了偶有动员与对想要入行新人耐心恒心的预防针这两种感情以外无其他。第五章的前程心理辅导同样适用于非本书行业的新社会人。

●看过《白箱》之后再阅读本书,就有种将动画剧情平铺到纸上的感觉,有时候会有依照文字去对应动画的体验。可以把这本书看做《白箱》的补充本,真实的构图、分镜还是很有价值的,只是感觉内容还不够充分。

●文笔不像成年人写的...但内容却是..动画工作者果然都很碎碎念

●老子信了你的邪

●p.88~p.89那張動畫製作流程圖極其珍貴,似乎是時間最靠攏近代的業界內部全程,對影迷與影評皆該視之珍寵。不過看完不免感到顫抖,現代的製作進行幾乎就是製片兼場記偶爾還兼茶水弟妹,這工作竟然九成五都是讓剛入行的新人當,話語權拚不過監督與作監不是理所當然嗎?不是人人都是陳坤厚與侯孝賢,難怪流動率如斯高.....

●其实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真的没有太多可借鉴的地方。一星给予它的”真实“,反应的是日本业界的状况。

●“沉默的实务”决定工作的成败。读的时候不停联想到《白箱》,觉得动画真的好伟大

●笔者从事动漫行业十四年。制作进行其实是一个岗位。 电视上一集动画大约要1200-1800万日元。 三十分钟的动画大约需要两三百个工作人员。 制作进行的工作是整个动画的协调者。是一项即麻烦又困难的工作。 笔者介绍其对制作新人的教育方式。大约要三年才能将新人培养成独立制作人。 详细介绍制作进行的十八个工作流程。 介绍制作进行的职业规划相关内容。

●不是很有意思,不如去看《白箱》

《制作进行》读后感(一):成为动画“内行人”的策宝

在学习动画专业之初,我对于这个专业的认知是充满很多未知的一个不确定,直到真正开始接触并且学习后我发现其实我的担心是有一些过分的担心。其实动画很简单,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只能说是我唐突了。

动画制作是由每一个简单的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动画制作的认识就仅仅停留在动画制作这一环节。其实在这部作品背后我看到的更多是为何日本的动漫如此成功也诠释了动画之所以简单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随着网络的兴起我们也不仅仅关注作品的本身也更加关注于动画制作的更多环节,从荧幕到幕后甚至你可以通过这本书大概给自己可以搞一个行业入场劵也不为过!

或许我的了解是真正的如何实际操作去做动画从建模开始的一系列具体操作,在团队中我也仅仅担任的是如何制作动画这一部分。但是我对动画的前期筹划以及这过程中的后期的一些流程并不了解。日本的动漫产业一直在业内都是领军地位,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日本的动漫行业并不仅仅是内容为卖点,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型的完整产业链。

而此次由飓风社出品,日本知名动画人舛本和也创作的《制作进行:一本书让你彻底了解动画制作》并不是简单的认为会制作动画就行更重要的是动画作品中看似万金油的步骤实则是动画支柱的环节:“制作进行”。

这是我在学习动画技能后第二次对“制作进行”有了全面的了解,书中的内容是分为模块进行排布的,如果你想要了解动画行业的工作内容那这本书你值得反复翻阅;但是如果你希望知道动画到底是如何制作的那么我觉得你可以选择更加工具类的书籍进行科普。

作者作为一名资深的“制作进行”他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介绍这个行业,通读全书我认为这也可以成为行业指导手册了,言简意赅模块的设置很简洁也很清晰,读完过后才意识到其实在做着文字中不知不觉间便已经慢慢开始思考这个行业的门道这是一本入行行动指导指南。

这本书在科普我所属的本专业的很多知识,我一直认为如果我的思维无法跟上更加高技术的制作那么我该如何自处,会陷入过度担忧的焦虑中,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关于女性在职场中的一些问题,这些看似敏感的问题在这位资深的制作人中处理的游刃有余。

一部好的动画从一本好的剧作开始,这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制作进行”从开始同导演的对接,到分镜脚本的制作等,每一步看似很简单的流程但是却暗含了打交道的苦难,在中间时间的把控如何让作品每一步衔接都非常的紧密这需要的就是“制作进行”。

前面的阅读内容你可能会觉得有空洞的嫌疑,但是请注意,这也只是嫌疑不要怀疑后面的内容,作者的内容布局会让你体验到不同的精彩之处。合上书我其实开始暗自庆幸这本书来到我身边的节点,还在为毕业设计疯狂翻阅《动画师生存手册》的我开始焦虑我的职业规划,这一刻好像也看到了未来职业的发展。日本动漫行业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动画的制作不是割裂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如何将每一部分很好的粘合这就需要看似不重要但是实则是团队内核的存在。

动画制作法则,同样我觉得也适用人生法则。期待你的翻阅同我共鸣。

《制作进行》读后感(二):日本动画制作的故事:美亦离开不努力

最近沉迷于读资治通鉴,很多想要读的书都存在书架上长久排着队,但是听到说是日本动画制作相关,就赶紧拿到手里读了起来!毕竟,和日本动画之间,是有着一段很长很长的要说的故事。

小时候大部分时间是看动画度过的,那时候爸妈要忙着上班,只有电视机里的动画陪着我:从葫芦娃到猫与老鼠,后来《四驱兄弟》为代表的日本动画越来越多——那几年日本动画风头正旺:连班级里的男同学都喜欢讨论《美少女战士》,某个国内食品还推出了《数码宝贝》的卡片合集来带动营销;到了初中时代,为了看到《火影兄弟》的最新版本,我还帮同桌男生写过作业作为交换。日本动画就这样陪我走过了很多年,给我带来很多乐趣的同时,也给我打开了跨文化交流的一扇窗,为了追更《犬夜叉》,我一直学到了日语最高级,甚至打算去那边留学。

第三次去日本旅行才去东京,在那里见到了美少女战士和名侦探柯南里出现的东京塔

后来日本经济远被中国赶超,日本动画这两年优秀的作品亦在减少,日本动画引发的动漫浪潮似乎在渐渐冷却。但去日本旅行的时候,依旧会寻找那些动漫里出现的同款场景,甚至专门去打卡东京的宫崎骏三鹰之森美术馆。

三鹰之森美术馆天台合影

美术馆里重现了宫崎骏动画里的很多场景,按照攻略一个个打卡,就像是穿越到动画里。但更为有趣的是,美术馆内部是有一个展台,是展示动画如何制作的;二楼还有一个工作室,是展示宫崎骏的工作台和草稿。看到那么多资料,就想起之前看过的讲述宫崎骏工作的纪录片,想起他说:我们这个行业,只谈努力是没有用的。意思大致是大家全都在努力啊,叫苦也没用,真正被市场认可的时候才有资格讲自己的付出,不然谁又会在意呢?后来也多多少少了解过日本动画从业者的故事,比如放弃家中家产安心去日本学动画做苦工,只为了心中的艺术。当时就觉得:动画也是奢侈品啊!作为观众的时候,它给你带来快乐,但如果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努力,如果真的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只有努力还不够还要有热爱和才华!

日本公司Trigger的创始人舛本和也,在书里详细介绍了制作动画的流程,对于初次想要了解动画制作的人,大有裨益。动画需要怎样的流程?投入动画产业需要怎样的素质?对于并不是从事动画行业的人,有很多地方也极易引起共鸣,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素质,其实是任何行业项目负责人的通用素质!

一个称职的项目制作人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其实在任何岗位和工作,都是必备职能。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舛本和也格外强调坦诚,强调不能让别人来教,而是要主动偷技术。这不仅仅是动画行业的法则,即使在现代的职场也通用,当渐渐成为管理岗,自己带人的时候就发现:没有人有精力事无巨细地交代任务,get到目标并且自己组织去实现的,具有灵活性的下属才是领导最为需要的人。

有意思是,这本书还谈到了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女性工作的天花板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作者却极有建议性地提出,让女性尽情走上管理岗,在26岁和28岁之前!这样因为怀孕的空档期,因为职场发展的中断,也能重回有力地位,依旧能找寻自己的价值。对于在职场打拼的女性来说,亦可谓苦口良药的救心剂。

如果你热爱动画,这本书可以帮你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如果你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这本书里会读出职场的通用规则,一边读这本书,一边想起同事说过的话:其实不存在突发奇想的创意,任何内容策划相关的事情,背后都有着成流程的创作规则,以及持续不断的努力。

《制作进行》读后感(三):神秘工种“制作进行”行业指导书,带你窥探日本TV动画制作全过程

日本素有“动漫帝国”的美誉,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制作国和出口国,全世界播放的视频类动漫著作中有六成以上源于日本,在欧洲地区这一占比更高,能达到八成以上。从《铁臂阿童木》登上荧屏的1963年算起,日本专注动画制作已有五十余年,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将其做成了支柱日本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而在每一集的动漫诞生背后,有一个工种虽极其重要,却并不为人们所知,那便是与“演出”“作画监督”并称为“动画三大支柱”的“制作进行”。

所谓“制作进行”,指的是动画制作过程中承担作业材料、作业日程和作业环境管理工作的人。表面上看,既不需要拥有绘画技巧又不需要专业技术的“制作进行”,宛若一个打杂的,可实际上它却是位犹如家族大管家般的重要存在,对于一部动画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此次由飓风社出品,日本知名动画人舛本和也创作的《制作进行:一本书让你彻底了解动画制作》一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制作进行”这一神秘职业的日常,同时我们也将跟随它的视野,领略当今日本电视动漫制作的全过程。

动画制作作为一项集团作业,上至导演下至动画师,单是一部30分钟的电视动画,其涉及的相关人员便多达两三百人,如何确保各环节人员及时到位、确保资料交接不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显得尤为重要。而“制作进行”正是为了高效且有序地解决以上问题,衍生出的一类特殊工种。

表面上看,“制作进行”需要完成的工作似乎只有“作业材料的管理”、“日程的管理”和“作业环境的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属于“只需要去做就能完成的任务”,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小小一角罢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每一项“表面上的工作”背后,都暗藏着无比繁杂细碎的、被作者称为“沉默的实务”的隐性任务,并且它们的难度系数,往往能达到“即使你思考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答案”的等级。

事实上,作者创作这本书的目的之一,便是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制作进行”的经验,结合动画制作的整个流程,对这些隐性任务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帮助那些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读者,在入职工作后有章可循。

因而在本书最为核心的“第四章 实践!‘制作进行’”中,作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倾囊相授,由于“制作进行”的实际工作涉及动画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作者特意将整个过程细分成了18个流程,并根据每个流程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制作进行”需要完成的“沉默的实务”进行了详细说明。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作者在每个流程的讲解中,皆做到了板块分明,要点清晰,言简意赅。

所谓版块分明,是指每个流程中的讲解都被分为了“任务卡片”、“理由说明”和“实例感悟”三个模块。在“任务卡片”中,作者不仅简单介绍了该流程动画制作的基本任务,还对“制作进行”需要完成的工作分条进行总结,一目了然,要点清晰。若将不同章节的“任务卡片”放在一起,则能帮助读者对“制作进行”的所有“沉默的实务”系统认识和梳理,形成整体脉络。

而在“理由说明”版块,作者则细致地讲解了“制作进行”之所以需要完成这些任务,是基于怎样的事实和考虑,并且具体操作时应该如何完成,使读者能对他所提出的内容给予更多的认同。至于最后的“实例感悟”版块,则是以实例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之前所述的内容。

可以说,以上三个版块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最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至于言简意赅,主要是指作者在实际操作方面仅仅给出了大的框架,并未涉及更多细枝末节的内容。或许这样的详略考虑让有些读者感觉作者所讲述的内容过于空洞,但我个人认为这反倒恰到好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并未从事过“制作进行”,甚至从未亲身参与过动画制作的人,由于缺乏相关从业经验,单靠作者描述读者很难有切身体会,因而与其啰啰嗦嗦写一堆细节,反倒不如将最为核心的东西以更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避免主次不清的情况发生。

譬如书中反复强调要在分镜结束前一个月就预约好原画制作人。或许在普通读者看来,这不过是个需要注意的工作,但是对于实际参与过的人而言,或许因为有过没有提前考虑到这一点,而导致整个制作进度不得不延期的经历,更容易在读到这本书后,立即产生“这确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是当初阅读过这本书,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这样的感概。

所以从某种角度说,对于希望从事“制作进行”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不同的时期因为个人经验的不同,必将从相同的文字获得不同的收获。

作者在书中除对“制作进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沉默的实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外,还结合个人经验,对企业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给予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第三章 地狱般的新人研修”与其说是写给新人的指导书,倒不如说是写给企业的新人培养方案。在这一章中,他不仅强调了“用和蔼的语气让对方理解哪儿错了”的“批评大法”的益处,同时还提出了“传帮带”新人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传帮带”的新人培养模式既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对技能和经验传承最直接、最具体的方式。一方面,相比让新手直接投入工作进行自主摸索的培养方式,老手借由口头说明引导新手“模拟体验”动画制作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后者“实际体验”时的不安与迷茫,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并自发行动起来,思考和设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师徒关系的建立也使得新手在遇见困难时——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情绪状态——都有倾述和求教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这一培养模式能使企业形成良性的新人培养机制,比起每年雇用十个人,并将他们全部投入现场,结果连一个人都未必能留下的教育方式,一开始只招五个人,然后花三年时间,将他们满满培养成“十年后能将公司做大做强的人才”,更符合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

而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作者则给予了希望成为“制作进行”的新人很多严厉又暖心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其中也适用于从事其他岗位的新人。

首先,对待工作要认真坦诚,初为新手,一定要虚心倾听上司和前辈的教导,还要每天钻研,不能总等着别人主动来教你,而要学会通过观察“偷技术”,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要时刻保持进取心。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失败不仅要学会以好的心态面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中汲取教训,思考(或咨询)出避免重蹈覆辙的方法,将失败转化为自己日后成功的“财富”。

最后,对于女性从业者,由于26岁至28岁会面临结婚、生子和工作的抉择,以及来自家人的压力,因而要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尽可能早点晋升为制作主任或制片人,从而实现家庭与工作的均衡。

可以说,身为“制作进行”既要有纵观全局的能力,又要有制定应急预案的远见,更要有转危为安的身手。它的存在,无疑是一种动画制作产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可谓是动画制作行业当之无愧的“全能大管家”。而《制作进行:一本书让你彻底了解动画制作》一书不仅让我们对这一“神秘工种”有了全新认识,借由其特殊视角了解了动画制作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有关新人的诸多建议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有关工作和人生规划的启示,受益良多。

《制作进行》读后感(四):动画业界的制片、剧务、场务——制作进行

1961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创办了虫制作株式会社,他首先把自己的漫画作品《铁臂阿童木》制作成了电视动画,并从1963年元旦起在电视台播放。这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动画,这部动画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四年,创下并保持未曾有过的高收视率,卷起了一股巨大的热潮。在这之后60年,日本的动画产业发展越来越庞大,仅最新的2022年1月的动画新番就达到了39部之多。而在《制作进行》这本书中,作者舛本和也也说到了2014年时每周的动画作品就已经有50部,可见动画产业在日本的蓬勃发展。

虽然有那么多人每天都在追看着TV动画,但是观众们最熟悉的动画制作相关人员恐怕只有声优这一职业,毕竟在日本声优已经完全偶像化了,所有的声优事务所都不遗余力地推销着自己家的明星。退一步说,次一级熟悉的职业就是动画监督,特别是一些名导演,观众也都非常熟悉。再往下,可能就是原画、脚本、设定等等不同的职业。

但不客气地说,在动画《白箱》开播之前,普通观众一般都不知道动画制作中还有一个名叫“制作进行”的职位。而在舛本和也口中,这个岗位人员素质是否优秀,会左右动画的品质。不管有多优秀的动画制作者,能否充分发挥其力量,都取决于制作进行的能力。而《制作进行》这本书,正是专门针对“制作进行”这一岗位的浅显易懂的说明书。

书腰、外封和本体

多亏了《白箱》这部动画,“制作进行”这一动画制作岗位才得以广泛传播。制作进行基本上不会站在前台上,一般在动画制作的工作人员采访中也没有提到过制作进行,完完全全属于幕后人员。非常凑巧,《制作进行》和《白箱》都是2014年的作品,两者正好可以互相对照。而事实上,在2014年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切切实实地了解了“制作进行”究竟是干什么的。

如果单独看《制作进行》,可能获得的感想是只知道制作进行需要做哪些事情,毕竟在这本书中,作者舛本和也非常详细的以流程图形式介绍了一集动画制作过程中制作进行必须完成的各种琐事,也能感受到制作进行这一岗位对于动画的完成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些都仅仅单独提到了制作进行这个岗位上的人的艰苦,也仅仅提到了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之类的程序性东西,而缺少了从制作进行这个岗位对整个动画制作的思考以及制作进行和其他动画制作人员之间的互动。毕竟这本书的本质是说明书,而说明书的副作用就是缺少了情感交流。

但如果是看过《白箱》之后再来看《制作进行》这本书,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不同认知。《白箱》把原本比较乏味的动画业内知识悄悄地融合进了剧情的主线中,观众们把注意力放在主角宫森葵(她的职位就是制作进行)东奔西跑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了动画流水线上的作业流程,期间会有哪些突发情况,又会有什么样的争执,这些都是对《制作进行》枯燥的文字的具象化表述。虽然《白箱》是娱乐作品,在细节上有很多夸张和笑话,但正因为是娱乐作品,所以有很多地方更容易打动人,让观众理解动画制作中各个岗位的重要性。

制作进行这个职位需要做的工作

回到《制作进行》这本书上,本书的优点在于作者舛本和也所说的“关于动画制作,我想传达包含了隐含知识的本质和实务”。而本书设想的目标读者群是立志制作动画的人,因为就现实层面来说,据日本动画业界的从业者所述,一起工作的制作进行,共计约150~200人左右,这些制作进行分别从属于不同的公司,而且非常可悲的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缺乏制作进行的基本理念和信念,只是按照上面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已。而如果看了本书之后,能让更多希望从业的人稍微了解一点制作进行的工作范围和应当遵循的规则,也能使更多从业者有着“将动画制作作为一生的东西”的觉悟和信念,那日本动画的黄金期还能继续持续下去。

而且由于制作进行接触到的动画业界的人员众多,也非常适合自己成立动画公司。本书的作者舛本和也就是从制作及逆行开始做起,最终和大冢雅彦、今石洋之共同创立了现在的动画制作公司Trigger。而说到从制作进行到成为名人的人,还有一位更著名的人物,就是ProductionIG的社长石川光久。石川光久原本是TATSUKO所属的制作进行,他的工作非常优秀,甚至有人说“石川不在的话现场就无法运转”、“因为有石川在,所以才保证了品质”。很多动画制作者都说“如果是石川成立公司的话,一定会去”。这些例子都表明,如果制作进行非常优秀的话,就可以获得动画从业人员想要跟随的人望。也由此可见制作进行这一岗位的重要性。

对于一部动画来说,没有好的制作进行确实会影响了动画的品质。制作一部动画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和人手,制作进行并不仅仅是在每个制作环节收集一下画稿就可以的工作,他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者各自的操练度,事先安排好日程。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完成高品质的动画。在日本业界,也只有少数的一些导演可以离开制作进行。例如最为国人熟知的宫崎骏,他在业界被称为“不需要进行”,是因为他在制作分镜的阶段,就已经有“这个设定应该是那个人来做”“这个镜头应该是那个人擅长的”之类的想法,在脑海中就几乎可以想象出要让哪个动画制作者来完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那么了解动画制作者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就一定需要有热情又有人脉且有经验的制作进行来帮助了。

设定资料的汇总也是制作进行的工作之一

本书中这样的草图是有着连续的几页的,完整表达了人物的一个动作过程

不过说实话,我对于现在日本动画业界的制作能力还是持悲观的态度,虽然现在每个季度还是会有很多新番出来,但是和过去相比,现在TV动画的制作能力和素质有了明显的下降。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本书作者舛本和也提到的制作进行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追踪最新动画业界的动向,当要关注时下流行的电影、音乐、电视节目、游戏、书籍、活动、网络等所有内容,了解观众的喜好是很重要的。”如果所有的动画从业者都从观众的喜好出发,那最终的作品就缺少了制作者自己的个性。在我看来,制作者更多的应该有让自己制作的动画能引起流行的决心,而不是现在流行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专门针对大众的口味创作作品,这也是我对现代的日本动画感到失望的原因。

而且,现在由于网络的发展,日本动画业界的制作有很大一部分全都外包到中国、韩国乃至东南亚进行。大家如果习惯看动画片尾的制作人表的话,和十年前相比,现在非日本人的名字的数量和所承担的职位越来越多。这是日本动画业界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不能很好地培养后继者”造成的。制作进行大多数都是和动画制作公司签订“业务委托契约”来工作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要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工作的话就和被炒鱿鱼没多大差别。在这种制度下,制作进行是不热衷于培养后继者的,如果在教学上花了很多功夫,而让自己负责的作品落选的话,那不是得不偿失了吗?长此以往,本来就很少有人担任的制作进行这一职业会越来越疲惫。把工作通过转包给国外的从业人员,认为这样可以减轻成本和检查,只要能顺利完成业务指标就好,从而缺少了凭自己意志去寻找合适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

无论如何,本书都是对每天辛苦工作的年轻的制作进行们极好的声援,也希望这些制作进行们能够快速成长,真正实现他们当初进入动画业界的梦想。

本书每一章的标题非常有动画的风格,我特别喜欢

最后还附赠了一篇八页的短篇漫画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经典文章请访问沃励志网

随机推荐文章